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礼记·经解》中的“六教”主张 礼记经解

传统学术的蜕变轨迹断裂之后,同其它儒家经典著作一样,《礼记》也由原来的官方神圣意识形态降而为可以通过近现代科学视角、方法予以审视和把握的一般对象。而同《周官》、《仪礼》不同,《礼记》属杂编性质的儒家论文选集,全书无明显统一体例,内容庞杂,语言风格也不同,很难将全书作为整体对象进行结构性考察。同时,与《诗》、《书》、《易》等不同,《礼记》不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历史或哲学著作,它作为某种专门学科的文本典范意义也就谈不上了。个人以为,尽管《礼记》一书在传统学术语境中地位颇高,但作为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一般对象,更多的仅是其文献参考性。

“文献参考性”一是文献含量,二是文献的可靠性,三是文献的理论层次。如从上述三方面来衡量位于《礼记》第二十六篇的《经解》:该篇的文献参考价值并不高。作为全书篇幅最短的文章,其文本含量自然也最低。尽管《礼记正义》中称“《经解》一篇捴是孔子之言”,[1]而事实上,除了篇首关于“六艺政教得失”的论说外,其余都不可被视作孔子言论,因此,该篇的文献含量也是最低的。而篇首的一段整饬且逻辑严密的引孔子语,其可靠性多为人所怀疑。如朱东润即言“《礼记》出自汉初经生,所述孔子之言不可尽信”,[2]朱自清《诗言志辩·诗教》中从六经思想形成的角度,证明了这段引语并不出自孔子之口,今人孙明君《“思无邪”与“温柔敦厚”辨》一文,进一步论证“温柔敦厚”并非孔子的“诗教”主张。如前文所说,论证文本可靠性的确是多数学者的努力方向;至于全篇的理论层次,应予以区别对待。就伪托孔子言论以外的文字,理论层次并不高。“礼”是人君用以“正国”的工具,是规定各种封建等级秩序,确保其有序发生,以实现“安上治民”效果的必须之器。这种对“礼”的工具论上的认识,在《礼记》所收录的其他论文中也多有体现,如《礼运》篇所谓“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3]《经解》篇仅是将其以一种简明突出、具有逻辑严密性和论辩力度的语言呈现出来而已。而对于篇首这段不可靠的引语,笔者认为,尽管它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将其作为汉儒根据孔子“诗教”主张发挥、完善而成的“六教”主张,还是可以发掘其中的理论意义的。


(未完,全文共2854字,当前显示9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