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职业的特征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完全不同的基本特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这些基本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即高职的“个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本位”的科学定位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多元化的办学主体、生源、学制和多样化的办学体制,能力素质与职业素质结合的养成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

自从1999年我国提出专门安排计划按照与现行办法有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起,我国高职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不仅高职院校数量、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完全不同的基本特征,进而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职业本位”的科学定位和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与高等科学教育性质不同的另外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它的本质特征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职业本位”,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它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要求毕业生掌握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适应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能力;专业知识及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必需、够用”为度;侧重制造、施工和服务方面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也懂得研究、设计和管理。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对高职教育来说,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色、优结构的师资队伍,更是发展的关键。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就业结构的变化,应对专业(工种)设置繁杂多样且灵活多变的形势,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更新加快,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这些都决定着高职师资队伍的特色。1999年11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职院校要做好师资培养规划,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培养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30%,具备“双师型”(即要求教师既应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教师数不低于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

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

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未完,全文共6645字,当前显示11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