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新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有思想品德水平的矛盾。从对基本矛盾的界定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三方面的互动。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阶段体现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因而,还应当包括准备阶段,体现“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的作用。最后,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的重新划分,探析其基本矛盾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表现

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主要有两种观点,即“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着的思想水平之间的矛盾”与“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有思想品德水平的矛盾”。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统治阶级对其人民进行政治理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所以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可避免地打上统治阶级的烙印。而第一种表述强调的是已经被教育者转化了的社会思想品德,带有教育者的主观色彩,偏离了受教育者应当掌握的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这一原始状态。其次,在第一种表述中,教育者就成为唯一的教育主体。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主体客体化以及受教育者客体主体化两种情形,如果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可能沦为强制灌输、严格控制。因此,第二种表述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

既然把基本矛盾界定为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有思想品德水平的矛盾,需要斟酌一下理论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划分,包括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阶段。从对基本矛盾的界定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三方面的互动,其矛盾的两端分别为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整个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要求、教育者、受教育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已经达到社会的要求。首先,作为在真理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思想品德要求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的趋于完善,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例如文化大革命以后,社会的思想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者如果固守原地,其自身就会和社会思想水平要求发生偏离。其次,教育者、受教育者对社会思想品德掌握的情况是可变的、动态的。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需要不断地把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与思想品德要求进行不断地比较,才能使思想水平得到提升。基于以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质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即教育者深刻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第二,内化阶段,即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使其通过接受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把这种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第三,外化阶段,即受教育者把自身在内化阶段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第四,反馈阶段,即教育者根据教育效果,反思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受教育者自身对于教育效果的肯定度,以此制定计划实施下一轮的教育。主要矛盾在不同阶段将表现为不同的具体矛盾,对这些具体矛盾的分析是化解矛盾,达到理想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准备阶段――思想品德要求本身与教育者自身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对思想品德要求的吸收情况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所以可以相应地将其自身接受能力可分为客观接受能力与主观接受能力。


(未完,全文共5787字,当前显示14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