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为民着想的人 [都市报人,谨慎“为民而呼”]

时常与居民打交道是都市报记者工作的一大共性,小到报道居民家中的用水用电问题,大到调查一个国家新政在特定群体成员身上的落实情况,都需要记者走出报社倾听居民的意见。然而,作为一名都市报记者,笔者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想反映居民的真正意见、揭示出一个事件的真实情况往往会面临种种困难。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会判断居民的真正意图,做到谨慎地为民呼吁。在探求真相时,既要排除被采访者带来的阻力,也要警惕那些主动表露意见者的用意。

“居民反映”不是铁律

在都市报工作的人,因为工作特性,入行不久便会养成为民鼓与呼的习惯。在媒体的视野中,居民大多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但居民和弱势群体不能完全画等号。记者采访时接触的是作为个体的居民,如果想反映群体特征,需要从每个个体身上去总结共性。而作为个体的居民是千差万别的,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外貌特征、脾气性格、家庭背景、职业特性。由于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态度和利益诉求来接触媒体和记者,当记者采访接触到居民,听他们表达个人意见的时候,首先应该区分居民们的出发点,而不应该把他们一概划入弱势群体的行列,带着浓重的同情色彩去采访。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今年3月底,济南市广智里的一位居民给齐鲁晚报来电反映,他家对面一单位宿舍的空调夜里声音太大,吵得家人及邻居难以入眠。笔者一开始联系这位居民时,他说对面的空调是那种较大的商用空调。笔者实地调查后,发现空调在晚上的声音不是很大,而且机型是普通家用的。由于了解的情况和居民反映的不符,笔者便没对此事进行报道。


(未完,全文共2452字,当前显示6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