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请救救读书音:请救救光明

一、读书音的形成汉字是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不是拼音文字,虽然念起来每个字都有声、韵、调,但从文字的形体上看不出来,所以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先民是不知道有什么声、韵、调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唱,只是因为声音和谐,并没有意识到是在押韵。“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将两个“风”两个“雨”读得不一样,亦只是习惯使然,并不意识到是在以调别义。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僧人最早来中国的是迦叶摩多与竺法兰。相传竺氏兼通汉语,他教汉人学习梵文翻译佛经。梵文是拼音文字,有辅音,有元音。汉人由此受到启发,意识到汉字是有声与韵的,遂创“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字切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如以“当孤”切“都”,用“当”字(反切上字)表示“都”的声,用“孤”字(反切下字)表示“都”的韵。将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连续快读,就可以切出被切字的音来。

发现了汉字的声与韵,创立了反切之法,于是有人编写韵书,将韵相同的字编在一起,以便写诗押韵时查看。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第二部是晋吕静的《韵集》。当时尚未发现声调,这两部韵书是不可能按平上去入四声为序编排的。

到了南朝宋、齐之间(五世纪后期),周颙、沈约等人方始发现声调,他们用“平上去入”四个字分别代表四种声调,汉语声、韵、调到此全部被发现。既然全部掌握了声、韵、调,韵书编写就可以以平上去入四声为纲了。当时编写的韵书,书名标出“四声”字样的,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就有周颙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谱》,张谅的《四声韵林》,刘善经的《四声指归》,王斌的《四声论》,书名不标“四声”的韵书就更多了。

这些韵书的反切,有的是沿用汉魏以来前人所用的,有的则是编者据方音新创的,南人编的不适用于北方,北人编的也不适用于南方,这在南北朝时期都允许。


(未完,全文共2489字,当前显示7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