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校本管理的本土化诠释 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作为当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重视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一种基于学校、着眼激励、形成合力、体现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其最终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特定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校本管理在我国尚属于立足未稳的“舶来品”,其定义概念和内容特征尚未被我国教育领域完全掌握,所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尴尬。然而,校本管理毕竟具有我国传统学校管理制度所不具备的优点,在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事业进步的过程中,校本管理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操作措施对于我们改进学校管理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何谓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究竟是什么。要想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我们必须追本溯源,了解校本管理这一概念的源起。20世纪6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一些教育工作者对集权式的学校管理模式提出批评,并要求在每个学校设立董事会,以期建立一个以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社区或教育局、校长、家长、社区人员、教师与学生等多类人员共同合作的学校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大辩论,南澳大利亚州和首都直辖区先后于1972年和1976年建立起新的学校管理体制:每个学校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由校长、社区成员、教师代表、家长和市民联谊会代表及学生(在中学)组成;董事会有权决定学校的教育政策和经费开支、评估校舍设备和仪器的需求情况,实施学校改良方略等等。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在学校管理上重建教育制度,主张成立地方学校理事会,实施以学校为基点的学校管理模式(即校本管理)。校本管理是以研究学校实际和以学校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的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发挥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作用,强调学区、校方高层行政人员与社区、家长、学生共同决策,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改革报告,揭开了美国重建教育运动的序幕。到1999年,全美已有33个州的数千个学区在实验某种形式的校本管理。1987年10月,新西兰发表了著名的皮科特报告,也掀起了重建学校系统的改革运动,其中一个主要措施就是下放财政权力,加强学校的地方化管理与控制,由学校董事会负责制定学校的目标和政策。

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促进了英国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该法案通过创设直接拨款学校和地方学校管理推行校本管理。

在90年代初,加拿大阿尔波特省的埃德蒙顿公立学校学区开始实验以校本决策为核心的校本管理,把学校管理权力下放到学校层面,家长、社区和企业参与学校的决策。90年代以后,校本管理逐渐从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香港地区于1991年4月颁布了“学校管理改革”的政策,并于1992年开始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正式实施校本管理的改革实验。

由此可见,校本管理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转移到学校层面,并由一个相关人员参与的法人团体来负责实施,从而使学校能够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理清了校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后,给校本管理下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就简单多了: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未完,全文共5280字,当前显示13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