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转型期地方政府信用问题研究】 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摘要。良好的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政府作为担负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的政治组织,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低位,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大大提高。转型意味着旧秩序的打破和新秩序的建立将同时并举,这是一个漫长的革故鼎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绩观的偏差,政府失信现象大量存在,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地方政府的失信问题。本文将从政府信用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最后找出解决地方政府信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转型期;政府信用;对策

民无信则人不立,官无信则国不立。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信用体系的建设既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也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国家权力机关的信用建设是整个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我国转型期的政府失信现象严重,政府信用的缺失不仅会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且还会引发人们对社会、对政府、对法律和道德的信任危机。因此,对地方政府信用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当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或过渡。这种转变或过渡,有的国家是通过政府组织自上而下地发动改革来自觉进行的;有的则是通过社会先进力量采取革命的方式来推动。在改革形式上,有的采取渐进形式,例如我国体制改革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有的则采取激进形式,例如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正如同大自然的演变既有板块漂移式的渐变,又有造山运动式的突变一样,各种社会系统的变革也是依其各自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多种不同模式或形式。

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政府信用的思想来源于近代西方出现的社会契约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的观点,公众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基于行政权的运行而达成的政治委托即代理关系。公众是行政委托人,政府是行政代理人。在委托一代理关系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政府信用就成为决定这种委托一代理关系存续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政府无法回应公众的期待和信任,就会出现信任危机,政府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甚至失去公众的信任,就会威胁到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存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在逐步恢复社会信用,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信任机制和道德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政府信用缺失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失信问题十分严重,成为导致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总体信任水平严重滑坡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地方政府信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失信。虚假政绩,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经济利益,往往有意拔高反映其政绩的指标数据,甚至直接篡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隐瞒过失,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各种手段“文过饰非”,极力对上级、对中央政府掩饰其工作中应负的责任,最典型的有2003年的政府官员瞒报“非典”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政府隐瞒矿难事故。


(未完,全文共6029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