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圆舞曲与花腔女高的联姻|《青春圆舞曲》

中图分类号:j624.17文献标识码:a摘要:在我们演唱的声乐作品中,很多在旋律中融入了圆舞曲的节奏,使音乐流动,活泼,与此同时也加入了合理的花腔技巧,使歌曲在难度增加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飘渺与灵巧。而这种作品也已经渐渐增多,如《春之声圆舞曲》,我国的《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等。笔者作为一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本文将简单介绍圆舞曲与花腔的由来及特点,并结合两首将两者结合而作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来分析圆舞曲与花腔结合的几近完美的音乐感受。

关键词:圆舞曲;花腔;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

一、圆舞曲

1.圆舞曲的特点

圆舞曲,翻译为“华尔兹”。它是由一种发源于奥地利南部连德勒农村中的三拍子慢速“兰德勒”舞曲演化而来的。其节奏特点是一个强拍加两个同音值的弱拍,每小节一个和弦,强拍奏和弦的低音,两个弱拍在高于强拍的音区奏出其它和弦音。谈到圆舞曲的节拍问题,虽然我们前面说过其基本节奏特征是三拍子的,但作为艺术性圆舞曲,作曲家们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构思和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早已冲破圆舞曲原始三拍子的束缚,在体裁结构上不断发展,赋予它一些新的节奏特征,创作出不少各种节拍的圆舞曲。如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在他的一生所写的400余首圆舞曲中,有不少就是用6/8拍写的。其中我国人民较熟悉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一开头便是6/8节拍。

2.圆舞曲的应用

这种热烈奔放而毫无拘束的圆舞曲最初被看作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村俗舞蹈,它与当时欧洲宫廷贵族中盛行的那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娇柔做作的小步舞恰成鲜明的对照。后来,由于维也纳受到法国革命的影响,圆舞曲一时间便在维也纳广泛盛行起来,乃至迅速遍及整个欧洲。到了18世纪后半叶,圆舞曲作为圆舞曲体裁开始被浪漫派作曲家们广泛借鉴,并纳入音乐会和交响套曲创作的统一构思中。例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便是用圆舞曲所写成,另外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尤金·奥涅金”、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以及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中,都有精彩的圆舞曲音乐。

3.舞曲的优雅华丽


(未完,全文共2856字,当前显示8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