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走出深渊的迷局 [走出物价迷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发改委11月23日表示,中国完全有能力让物价保持稳定,这是发改委两天之内第三次发出对物价调控的强力信息。而就在昨天凌晨,北京市政府官员来到市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探物价真相;同日,上海市开始部署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

重拳出击,上下联动,抑制物价上涨的组合拳稳健发力。而如何让政策对症下药。重拳应该打在哪里。组合拳怎样取得最佳效果。记者对话多位业界专家,为您一一解惑。

食品、大宗农商品上涨造成高物价

歌曲《中国价》:物价高,物价涨,工资想跟上物价涨,物价高,物价涨,工资跟不上物价涨……

一首被网友热捧的《中国价》,饶舌的说唱让人不得不紧盯着字幕,可“涨价”二字还是让不少听者觉出自己生活中真实的压力。

怎么涨价了。很多人已经记不清最近什么时候第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而涨价已经切实发生在生活的很多个角落。摆放在超市不同货架、商店不同楼层,不同市场,甚至来自不同省份的商品,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涨”得如此步调一致。在采访中,多位经济学者和业内专家给出了统一的答案,这一轮涨价的多米诺,第一张骨牌叫做“大宗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用数字详述了它在“涨价”中的分量。

姚景源:比如说我们十月份cpi是4.4,

4.4当中有3.25是食品上涨造成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物价上涨,73.9%的因素总水平上涨,是因为食品、大宗农商品上涨造成的。

大宗农产品涨起价来十分“给力”

的确,涨价舞台上几大反派主角“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甚至“苹什么”、“糖高宗”,都从口入。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31种受监测食品近八成价格上涨。而不上饭桌的服装涨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也把源头直指原材料――农产品。

孙淮滨。今年无论是棉花、还是化纤,价格上涨幅度特别大,创出近几年来的新高。这样作为终端产品,上游原材料涨了,他要是不涨,就很难消化成本压力。


(未完,全文共2945字,当前显示8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