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变“学”为“用”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科性质、学习方法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信息技术课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散点的链接方式呈现,类似网络中的超链接,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独特之处。在文字编辑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强调在应用word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除了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外,还适当兼顾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围绕这一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制定了word单元式主题活动学习计划。

学习对象和时间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已掌握了windows的“画图”、“写字板”、“金山画王”、“word文字编辑”等应用软件的操作,并掌握文件保存、修改的基本技能,部分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网页浏览”、“资料搜索”。以往的教学都是按照课本内容,通过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来进行的,学生表面上看是学到了知识,可这仅仅是“继承”,没有得到“发展和运用”,离开了老师,他们对新的知识仍然不知道如何获取。联系学生实际,运用已有知识基础,掌握新技能成为现代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是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学习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it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调动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才能从本质上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word学习目标定位在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媒体创造”,即自选主题,利用word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并进行宣传发布。

学习方式的选择

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都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培养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经验性知识和社会知识,强调学生活动过程的参与性,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


(未完,全文共3102字,当前显示9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