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俯首可拾 俯首拾珠

由于珍珠是权力象征和高贵、财富的标志,古代的许多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纷纷发起掠夺珍珠的战争。自古以来,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翡翠与珍珠,一直被誉为珠宝界中的“五皇一后”,受到人们的偏爱。珍珠也的确像个仪态万端的贵妇,以其高贵的身份、华丽的容颜、典雅的仪态、纯洁的品性,悄无声息地满足着人类的爱美之心。

我国人民对珍珠的认识历史悠久,对于贝类的观察和利用远在石器时代便已开始,科学家们研究证明,在距今2亿年时,就已经有了珍珠这种生命体了。但他们是很小的,整个珠体的直径只有0.1毫米。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地质学家们,前不久在石灰石中发现了这种神奇生命体的化石标本。经考察,确定它们生存的年代是三叠纪。这些类似珍珠残骸的碎片具有迭状鳞片的痕迹。经过考证确属一种已经绝迹了的软体动物门中的生物。我们现在认为珍珠是贝中的产物,因它洁白纯真,晶莹艳丽又稀少难得,所以在我国古代流传的许多优美的神话中,常常说到神仙们备有避火珠、避水珠、避风珠、避芒珠等等。

古人把珍珠视为宝物,《述异记》载:“越俗以珠为上宝,生母谓之珠娘,生男谓之珠儿”,《广东新语》亦有:“越俗以珠为上宝,生女为珠娘,生男为珠儿。缘珠之字,由此而起”。古人也称心爱的女伴为掌上明珠,简称“掌珠”,喻珍贵之意。傅玄诗:“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此以掌珠喻夫妇之情好。白居易诗:“掌珠一颗儿三岁”;苏轼诗:“平生唯一子,抱负珠在掌”,则对心爱的男孩也称“掌珠”。李商隐《拟意诗》云:“银河补醉眼,珠串咽歌喉”,形容歌喉优美、圆润。据说在旧社会广东有些地方富者以珠为荣,贫者以无珠为耻,女子无珠不嫁人,甚致人名地名都加珠字,地名如今还有珠崖、珠海等。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采捕珍珠最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

装饰――关乎美丽还是财富。

据距今2200年的古籍《尚书・禹贡》中称。“厥贡性土五色,羽畎夏翟,峰阴孤桐,泗浜浮罄,淮夷�珠暨鱼”。其中�即蚌的别名。由此可见,我国早在4000年前,在淮河流域一带就已采取天然珍珠作为宫廷“贡品”。而海水珠据传说,亦早在夏代沿海地区就要向中原王朝贡献海产品。

我国用珍珠作首饰起源亦很早。《格致镜原》引《妆台记》的记载说:“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翅龙、傅之铅粉,其髻高,名凤髻”。如果这条记载是确实的,那就是用珍珠作首饰距今已有3000年了。汉代距今2000年《尔雅・释器》中称:“以蜃谓之珧”。注曰:“用金蚌玉饰弓两头”。《说文》中解释说:“蚌,蜃属,老产珠者也。一名含浆。”说明这时已将河蚌珍珠用作装饰品。

秦汉以后以珍珠作首饰更普遍了,皇帝、后妃、宫中待女,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姐都要顶戴珍珠饰物。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中都保存一些皇宫中的珍珠头饰物。从西汉墓的出土文物中亦可以看出把珍珠做为装饰品也是很早的事了。例如,明代万历陵墓出土的有二顶做工精细装有5000多颗珠宝的明代点翠珍珠凤冠。这两顶风冠用珍珠、红宝石作底用金丝盘凤,以衬银点翠云朵作为陪衬,工艺十分精致。还有清代皇后的夏冠、后妃头上的钿口、帽罩等,都饰以珍珠。


(未完,全文共3959字,当前显示12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