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

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立足于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农村消费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农村经济

一、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发展状况

(1)农业人口增长速度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2009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口达到1.8亿人,占全国13.8%。其中乡村人口达到1.2亿人,占全国16.7%。2001~2009年,尽管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但仍然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0.2个百分点。(2)农村人口自然增长成为总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呈现出高出生、低死亡、少流入、多流出的自然增长主导型特征。一方面,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但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内陆、高原或山区等比较艰苦的自然环境条件,本地发展机会较少,导致外来人口少,而本地人口流出较多。(3)乡村人口比重较高,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乡村人口比重达到62.0%,西藏、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乡村人口比重均在60%以上;民族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以从事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乡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高达76.7%。从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口密度来看,贵州和广西的人口密度最高,农村人口的地域集中趋势十分明显;而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却很低,农村人口的集中趋势仍然比较缓慢。

二、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特征


(未完,全文共2130字,当前显示7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