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回归原典的理论诉求】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思潮涌入了尚处于初步发展状态的中国,并迅猛而快捷地弥漫和覆盖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版图,人们的某些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剧烈的蜕变,而出现了一个后现代语境中的审美悖论:一方面,社会的审美心理机制大为萎缩,高品位的审美活动被“祛魅化”和边缘化;另一方面,以追求审美化和欲望审美化为旨趣的大众文化已经形成泛化的审美或审美的泛化。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文化符号大规模生产和再生产的时代,这些符号不断地改写着我们的经验,置换着我们业已熟知的一切。如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说:“文学行将消亡的最显著的征兆之一,就是全世界的文学系的年轻教员,都在大批离开文学研究,转向理论、文化研究、后殖民研究、媒体研究(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研究、女性研究、黑人研究等。他们写作、教学的方式常常接近于社会科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学科。他们在写作个教学中常常把文学边缘化或者忽视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全球化语境正将文学问题引入了一个更大的理论空间,一批重大的文学理论命题及其体系必须置于变化了的现实语境重新予以考察与定位。国内不少学者就提出,当下的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传统的文艺学研究范式已经难以令人满意地解释当下的文化/文艺活动的新状况,文艺学教学存在严重的知识僵化、脱离实际的问题,已不能解释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也不能解释实际的文艺活动与审美经验。为此,需要重新确定学科研究对象、厘定学科内涵与边界。具体说来,文学理论必须及时调整、拓宽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只有开放文学理论才能发展文学理论。“从整体上看,文学理论教材在学术理念、编写模式、知识模块上依然比较单一甚至雷同化,滞后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发展,教材建设仍需努力。”如何在新的教材中体现时代提出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讲述文学理论,成了人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未完,全文共3160字,当前显示8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