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苍凉与悲悯] 苍凉

孙频的小说有种心理学的特质,其人物仿佛是以“精神分析法”一挥而就的,他们的一切行动均可以找到心理的诱因,而心理也给人物的行动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在孙频看来,人物的行动是内在心理的外显,她所要做的就是奋力剥离行动的外壳,发掘生命的本质,展示苦境、压抑之下的孤独灵魂。男人的“苦”和女人的“一口气”,压抑与补偿,坚守与反抗,清醒与绝望,共同构成了她小说的苍凉底色。

《凌波渡》(《钟山》2012年第3期)汇聚了孙频诸多小说的共通元素,在王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江子浩(《鱼吻》)的影子,在陈芬园的身上我们可以嗅到孟青提(《醉长安》)的浓郁气息,所不同的是,她更凸出错位人生(成长的错位,理想与现实的错位等)带来的渴望与疼痛,并在苍凉与绝望中倾注着对人物的理解与关怀。

《凌波渡》写了王林和陈芬园这两个“异类”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他们违背正常的生命轨迹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凭着非凡的毅力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在大学里,他们试图将曾经的压抑尽情释放,渴望得到世人的认可与欣赏,却深陷更为孤独的境地。

按照常理,苦难是解读寒门之子成材的文化密码,他们身上理应贴上“勤奋、朴实、优异”等标签,其校园生活与人生轨迹也因这标签而“循规蹈矩”。但孙频却一反常态,仅写王林的“怪”,特别是他的倾诉欲望,从而将审视的目光直抵苦难背后的精神腹地。在王林这里,他的苦难、孤僻、冷漠、嘲讽均是为了确保其与众不同的感觉。原本羞于示人的东西(如那渔网般的破内裤),王林却一再公之于众,大有抉心自食的勇气。这几乎就是一种刻意的展览,在展览的过程中,他亟待换来众人由衷的欣赏。他又穷又老,又秃头又有病,苦难是他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他的倾诉就是捍卫自己资本的一种方式。在倾诉的过程中,他不断以诘问的语气强调自己的苦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是少有的。起初,那些天之骄子听到他的故事时,还肃然起敬,自愧弗如;紧接着他们出于好奇心的餍足,迫切地想听他的故事,并刻意制造一种说书的氛围由他倾诉;再后来,他们就厌倦了,决不允许他有开口的机会……王林的故事如同祥林嫂的故事一样,“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成了挖到底的“废矿”,被人们“唾弃”了。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王林的另一种倾诉:十年之苦的打油诗。他执拗地在马哲、思修等考卷的主观题答题纸上写上它,借用“诗歌”这种手段来诉说自己的“苦”。很显然,答非所问是不能期待一个好分数的。但王林却不这么看,他坚持认为是自己所受的苦没有得到认可的缘故。


(未完,全文共3203字,当前显示10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