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猎鹰九号起飞重量 猎鹰,从北部湾起飞

2002年5月,在京城某部举办的“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事迹报告会上,一个皮肤黝黑、面庞刚毅的空军中校走上讲台,先用三言两语介绍完自己后,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他是怎样结合平日的军事训练,开展战法创新,进行军事理论与实践探讨的,一场事迹报告会,演变成了一堂生动的航理知识课,深受部队官兵欢迎,不到2个小时的报告,赢得了台下观众22次热烈的掌声。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作为新机飞行员,王少华战斗在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最前沿,本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原则,在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中,面对无数个难题,刻苦研练新训法战法,挑战极限,像一只机敏的猎鹰,随时准备出击。

苦练:锻造“铁翼”护蓝天

王少华所在的师驻守在北部湾畔,是大名鼎鼎的南疆“拳头师”。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这支雄师南征北战,飞遍了祖国的每一片领空,先后在30余项重大军事行动的功劳簿上签下他们部队的英雄番号:

――在高原试飞中,他们突破新型飞机高原起飞性能极限;

――在西北大漠练兵中,他们在高难课目实弹试飞中达到百发百中;

――在远海巡逻中,他们再次证明了我空军具备了远海作战能力;

――在大规模多兵种多机种的联合演练中,他们开创了新型飞机与其他兵种机种大机群混合编队、长途巡航的先例;

……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不仅是他们的口号,也是一次次对传统训练模式的突破。

一次,王少华随部队赴西部执行任务途中,因天气突然变坏,大漠飞沙,严重威胁着飞行安全,指挥员命令“立即返场”。此时的机场能见度已不到1.5公里了,连跑道也看不清,王少华虽然凭借平时练就的本领,大胆地用小航线着陆一次成功,但当时的心里紧张程度及技术发挥水平,凭心而论,都不是最佳的。

这件事给他震动不小。事后他不禁自问。国家把这么昂贵的先进战机交给自己,只满足于一般的熟悉掌握,一旦有事,能担起守卫祖国蓝天的重任吗。如果战争突然来临,凭这样的技术和心理,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能打胜仗吗。

经过认真思考,王少华认识到。只有发挥人机的最佳性能,才能具备在最复杂的战场环境下适应作战的能力,也才能有资格与世界一流的对手抗衡,并保证打得赢。

王少华想起了老师长过去曾说过的话。“人机的完美结合,就是要让机器的每一个零件成为飞行员身上的器官。”

从此,他憋足了一股子劲,和战友们一道,积极飞高难度、高强度课目,使大家的战术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飞特殊气象时,“云底高”已从300米、200米、100米飞到了50米;“能见度”从3公里、2公里飞到了1公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被不断加码的标准逼到了极限。

据空军有关部门认定,他们创造的“云底高”、“能见度”已经突破了空军《飞行训练大纲》规定的最低气象标准。

雾天飞过了,雾加小雨的天气也飞过了,那么,大雨天还能不能飞。“要知道,当战争爆发,敌人可不管你是否下雨。”当团里开始进行大雨天飞行前的气象知识和心理训练的准备时,这是王少华常对战友们说的一句话。

那些日子,他整天跟气象人员琢磨的一件事,就是大雨天飞行问题,经过近两周的摸索,终于找到了大雨天飞行的规律,成功地闯过了又一个“禁区”。

一场大雨不期而至。1架、2架、3架……王少华和战友们驾驶战鹰先后冒雨起飞升空,奔向远处的战场。

1999年初,王少华执行远海作战任务。这次任务对他的冲击至今还难以忘怀。飞行中剑拔驽张的实战体验,使“起飞就是升空作战”的概念在他脑海里如此强烈,他对自己说,该是由“技术型”向“战斗型”转变的时候了。

现代空战多在下半夜进行,夜战本领必须锤炼,而且是滚动式的。

是年冬季,深夜零点。


(未完,全文共5346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