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创建校企教改联合体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国家联合体是( )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面向所在地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在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地带”,确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既是一个从教育理论上亟待回答的问题,更是一个富有时代挑战性的实践课题。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介绍了高校与企业建立教改联合体、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并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教改联合体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面向所在地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主动适应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内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所在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资源,既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基本价值所在,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作为一个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又是省属重点高校,浙江工业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在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地带”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方式,既是一个从教育理论上亟待回答的问题,更是一个富有时代挑战性的实践课题。

一、应变与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包括就业体制在内高等教育体制转型,我国大学逐步完成了其自身作为被动计划的部门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机构的角色转换,同时大学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的意义推动了大学人才培养与经济产业结构、社会职业结构的耦合过程,其结果是改变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在内的现代大学形态,使之与其说是一种传统的相对独立的、自主的学术机构,不如说是多少被嵌入特定区域经济、社会结构中的受动型的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机构。

与大学受动社会的变化进而形成压力不同,我国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转型则构成了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高等教育发展从外延扩展转到内涵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这样一个阶段转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高校学生规模已经实现“量”的扩张之后,如何实现“质”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成为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可以说,是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快速的大众化进程将人才培养问题推到了研究的舞台中央。问题是在近1800所普通高校、700余所本科院校中各高校如何定位,确定各高校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系统中的主体,地方本科院校有着不同于部属大学的特殊性,都“依托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同时又由于所在区域不同、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的不同,各自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基于对当前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主动适应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提高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已成为影响高等学校和所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这一客观规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和根本依托。


(未完,全文共4549字,当前显示12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