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如何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强调了实施新课程必须要学生主动参与,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做配角的现象。从而使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探究式学习、东庐模式、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等“崭新学习方式”扑面而来。但从两三年的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和所听的校级、片级、市级公开课中,我们发现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应该怎样理解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1假探究,假合作。一切探究合作活动都被老师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好了,为博得听课老师的好评而让学生探究合作,即明探暗包、循道探究,有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为学生准备好了一切,需要的材料、必备配套设施到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统一的规定。为了让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在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名顺利完成,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就已在学习迷宫中设置了“路标”,即使“途中”有时走“弯路”或“迷途”,教师也会及时提醒和暗示。这样,学生不须花多大的努力,只要沿着教师框定的“道路”前进就可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所谓的合作探究活动是开展得很顺利,但在这成功的“探究”背后,学生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呢。�

1.2放羊式合作探究。由于中学生年龄小,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方式,未必都能自如驾驭。但在小组的探究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疏于方法指导,或指导不得力,他们往往在提出探究问题后就草原放羊,撒手不管。致使学生不知如何探究,在放羊政策的“鼓励”下,学生如无头苍蝇四处乱撞。难免会产生过程不扎实、探究无广度、钻研无深度、讨论无结果等弊端,如此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结果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完全流于形式。�


(未完,全文共2870字,当前显示8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