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海岛型城镇总体规划探讨]编制城镇总体规划

摘要。以南澳县后宅镇的总体规划为例,针对海岛型城镇规划的特点,分析海岛型城镇总体规划中发展模式、规模控制与基础设施配置方面的特殊性,最后指出海岛城镇规划应突出海岛特色。

关键词:海岛规划城镇建设生态环境

我国沿海地区众多岛屿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广阔海洋上,这些岛屿及其周围拥有的各种各样自然条件,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地。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来讲,要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利用好海岛的自然条件。

1海岛型城镇规划的特点

海岛的地理位置和综合资源,决定了海岛可以开展港口、渔业、旅游、风力及潮汐能源利用的有利条件。按照海洋和大陆的过渡,城镇类型可以划分为海洋性城镇和陆地性城镇,海洋性城镇又可具体分为半岛型城镇和岛屿型城镇。目前在我国延绵的海岸线上分布着7000多个岛屿,其中乡镇级岛屿192个,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好这些岛屿型城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处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是对台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和“海上互市之地”之称。南澳气候宜人、海域广阔、港湾众多、资源丰富,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南中国海上的天然“氧吧”。由于海岛相对独立,与大陆及其他岛屿之间联系较为困难;并且资源数量有限,再加上海岛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开发不当或开发过度都有可能对海岛的社会、经济、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2海岛型城镇规划的特殊性

2.1发展模式的抉择

城镇发展模式是城镇结合自身特点,发掘自身优势资源,以发展自身实力为目的的某种特定的方式。众所周知,海岛型城镇的主要资源包括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资源、海港及海洋渔业。以此为依托,城镇发展模式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以海岛旅游业发展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模式,以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实现以港兴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海洋渔业为主的海岛经济模式。在编制海岛型城镇规划时,应从海岛的实际情况着手,深入分析资源情况,综合评价资源品质、品位,重点考察港口、渔业和旅游三方面资源布局情况,若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宜选择“以港兴镇”模式;若渔业资源良好,宜选择“海洋渔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若旅游资源品质高,则宜选择海岛旅游为主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选择,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城镇的性质和主导产业,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城镇用地布局。南澳岛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

2.2城镇规模控制


(未完,全文共3002字,当前显示9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