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早期航空客运轶闻:航空客运

航空客运的起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一些国家就着手开展航空客运业务。当时客运的飞机多是由轰炸机改装的。1910年8月,在伦敦-巴黎航线上,英国飞机运输旅游公司率先改装了汉德利・佩奇v/1500重型轰炸机投入每日国际定时航班营运;接着,法国航空公司和英国的汉德利・佩奇运输公司也开始营运这一航线的航班。

早期飞机的座舱几乎都是敞开的。航空公司要向乘客出借飞行服以御寒,甚至在飞机上燃起煤炉取暖。不久,人们开始利用发动机的排气为座舱供应暖气。最初,大部分客运飞机的舷窗都可拉开通风。一些单翼机的舷窗象火车车窗一样,能用拉带打开。后因在英国的一架客机上,有人拉开舷窗后竟将手也伸出机外,导致撞上了螺旋桨。所以此后,法国人在飞机上要求乘客严禁将手伸出舷窗外和向窗外扔东西。随着飞机飞行速度的提高,不可能再用敞开式的舷窗,便改用了通气孔通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客机上的座舱一般都是长方形的。舱内大都并列设两排座位。因为当时的座椅结构简陋,乘坐很不舒服,所以早期乘客晕机的人多。为此,航空公司在每张座椅下都放置了呕吐盆,还备有一两件卫生用具。当时的机身两侧,设有固定的舷窗。客舱壁上挂有航线的地图(飞机沿线的铁路、公路、山川、河流等)。在旅客座舱的后面通常都设有卫生间。

由于早期飞机的舱壁是用蒙布隔开的,因此舱内的噪声几乎和外界的一样大,达到100多分贝。尽管乘客对此怨声载道,但由于技术原因,航空公司也是无可奈何。后来,随着飞机设计的改进和高效隔音材料的应用,座舱内的噪声问题才逐步得以解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客机的座舱内一般都不允许吸烟。但也有例外,如1936年德国汉莎公司的享克尔he-111轰炸机改装的客机上,开辟有4座的吸烟区。1938年又有几家航空公司也开辟了专门的吸烟区,以用来吸引"烟民"乘坐飞机。

第一种全新设计的客机

图一早期英国全新设计的汉德利・佩奇h・p・42双翼客机

图二由汉德利・佩奇v/1500轰炸机改装的第一架客机


(未完,全文共2688字,当前显示8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