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中国重彩画】 中国重彩画

强调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本土原始重彩画,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在我国南方出现,随着佛教东传和丝绸之路的兴盛,在不同国度(地域)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新的艺术样式,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重彩画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境地,但唐宋水墨文人画兴起后,重彩画一度淡出绘画舞台。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中国画和吸收外来艺术精华,已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复兴弘扬更具当代人偏爱的色彩表现力和肌理表现力的古典重彩画,并使其趋于现代形态,已经成为发展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彩画色彩中外地域文化融汇

重彩画在我国当今绘画艺术门类中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说其古老,是因为最早的重彩原始绘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在我国南方广西宁明的花山、云南的沧源等地的山崖壁上;说其年轻,是因为自唐、宋、水墨文人画兴起之后,士大夫画家从佛教、禅宗的理念中,结合道家思想和玄学观念,形成了崇尚书画互融的水墨画风气,由此导致重彩画日渐衰败式微,一度淡出了绘画舞台,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曾遭漠视的重彩画才又重新在当今画坛出现。本文就这一古老画种在我国的兴起――衰败――再兴起作一论述。

相传自远古黄帝时重彩画起源,历史的记载中有“帝士旁观翠草木之华贵,染于衣裳施以五彩。”《尚书・益稷》篇记载有在服装上作彩绘,图形有日月星辰山川龙虎虫等,可见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以五彩章纹绘画衣裳的了(重彩画包括重彩山水、重彩花鸟,重彩人物,重彩壁画,岩彩画都是后来逐步扩展的)。我国本土的原始重彩画,造型手法以线描的方式,刻凿或绘在岩石表面,如广西宁明县明江岸边的花山崖岩画《祭神舞蹈图》(约为战国至汉时期,崖壁朱绘)和甘肃嘉峪关市黑山岩画《狩错图》(约为春秋至西汉时期石壁敲琢)。《周礼补・考工记》记载有“画绩之事,杂五色……设色分工,谓之画”,能看出当时绘画首先是重色彩,线条是后来逐渐完备起来的。作为装饰和教化之用的重彩壁画,稍早的是秦代咸阳宫殿壁画残片,从中可以看出表现方法以平涂为主且没有渲染,线条也不予强调,表明当时的重彩绘画技术还处于初创阶段。随后的公元1~2世纪,由印度传入的佛教艺术东行渐进到达我国新疆、甘肃地区。并在东汉首都洛阳白马寺绘制了中原地带第一幅佛教重彩壁画《千乘万骑绕塔匝图》,给我国的重彩画从艺术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诸多方面注入了国际性的具有异文化因子的新鲜血液,从此涌现出了敦煌莫高窟壁画、历代的永乐宫壁画和法海寺壁画等一系列的与本土中原文化相融汇的古典重彩画新的样式。


(未完,全文共5248字,当前显示10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