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所有的力量

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所有的力量_《担当的力量》阅读答案(20xx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担当的力量》阅读答案(20xx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

担当的力量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

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

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 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选文第段中的a、b、c三个画直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21.选文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简析选文~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议论文阅读19.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20.不能,a、b、c三句分别举了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照应,而且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所以a、b、c三句不能调换

2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了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未完,全文共11033字,当前显示13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