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高校产学研合作分配机制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并逐步被重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对策

“产学研”结合作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产”即企业,是一个应用知识的过程,将已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以获得社会所需产品;“学”即高校,是一个传承知识的过程,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获得技能的基本理论基础;“研”即科研机构,是一个创新知识的过程。产学研合作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复杂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将生产、教学和科研三方面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取得一些成效,然而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使其仍处在自发状态。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背景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被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尤其是企业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最大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使其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1991年教育部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


(未完,全文共2883字,当前显示8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