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出世”到“现世”】现世召唤

内容摘要。从理想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到千姿百态的90年代,再到市场经济的当下,中国的当代艺术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发展和转变,这些转折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索,有助于客观地评价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并发现新的道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理想主义市场文化中国当代艺术

现代性的世纪梦想,在中国的历史上空已回响百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改革开放,无不体现着国人对现代中国的追求和渴望。“现代性”不仅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主题存在,也是民族追新求变的话语表达形式,更是鞭策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后,艺术创作逐渐从单一的题材中解放出来,在新一轮的古今西东的冲突和融合中,当代艺术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见证了中国变革图新的历史轨迹。回顾这30年,对理解和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理想主义”80年代

要理解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离不开产生它的背景。这之前的30年,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过分强调人的能动性。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历史处境的变化,知识分子纷纷从人本的立场反思过去,也在对美的追问中憧憬未来。艺术家亦拿起手中的画笔实践着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如以现代语言模式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的“星星”美展,还有以高小华的《为什么》、何多苓的《青春》和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的雪》等四川美术家群体为代表的“伤痕美术”等,都展开了人文反思。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些艺术创作团体,他们提出作品必须反映作者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年轻艺术家和许多极具挑战性的作品,在理论界也出现了激烈的大讨论。

这一时期,青年美术家一方面震撼于当代世界艺术的发展成就,一方面又迫切地希望融入世界当代艺术的大潮之中。他们怀着理想主义的热情,展开了一场对西方现代或后现代绘画语言的全面模仿,借用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和形式,在全国各个城市内发起了数百个实验性艺术展览和活动。这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次创作高潮,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国际背景下,为艺术争取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放,中国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自此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结构已基本形成。2007年,尤伦斯美术馆馆长费大为在其策划的“’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览的开幕式上这样说道:“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政治上走向开放,而商业化压力尚未到来的空白时期。这一时期为孕育理想主义热情、激发各种乌托邦幻想设置了最理想的温床。”批评家高名潞也这样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力度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时,它也是一场有价值的艺术运动。”


(未完,全文共5380字,当前显示10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