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灾备:打造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2006年以来,中国的灾难备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走向实质性应用的过程中,各行业和相关企业对于灾难备份也非常重视,很多单位的灾难备份应用已经启动。但是灾难备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疑问。继“2006年中国灾难备份高层研讨会”之后,近日,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计世资讯主办的“2007年中国灾难备份高层研讨会”于5月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业界知名专家以及知名厂商的代表共约150人,围绕“新形势下的中国灾难备份”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灾备需求愈发迫切

2005年,美国4000万张信用卡信息被窃;2006年,10亿网民的人年均垃圾邮件几千封,“谍件”已被注入到80%的重要企业;2006年12月26日,“台湾海峡”地震导致6条国际通信电缆中断,严重影响了msn、google、yahoo等国外网站的稳定性。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专家曲成义研究员的一系列数据和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国信息安全和灾难应急所面临的挑战。

灾难备份也正在逐步深入百姓生活,日益引起公众的注视目光。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股票市场加速升温,很多股民和基民在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的同时,也开始逐渐遭遇连续发生的多起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瘫痪的事故,而事故的起源正在于瞬间大数据量业务无法处理,从而给股民们造成了损失。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安全和容灾备份产业发展很快,既有国外知名公司参与,也有本土优秀企业崛起,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灾难备份体系基础相当薄弱,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化应用程度高的一些重点行业,提高容灾备份能力更是迫在眉睫。”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的评述充分说明了我国灾难备份的现状和关键所在。

但是,“灾难恢复体系的特点是。灾难是一种小概率、高风险的事故,而容灾则是一种高投入、低效率的投资,在系统建设上,灾难恢复体系建设不易,维持起来更为艰难。”曲成义指出,灾难恢复体系的这种特点,导致了决策者决心难下,维持不易的难处。这使得我国对灾难备份的需求更显迫切。

先行者得先机


(未完,全文共2757字,当前显示8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