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特点

摘要。中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大约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传入中国而兴起,十多年来,无论是社会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所产生的环境推力、政府自身的内在动力,还是源于网络舆论兴起而产生的社会压力,都要求政府部门不断增加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内容,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提供的便利性。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来看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一些优秀案例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探讨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现状。

关键词: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028-02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供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数量偏少、形式单一,特别是涉及多个部门流程的网上办事事项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据王长胜的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表现为数量上的不足。发达国家政府服务上网的比例普遍在50%以上,而我国的政府服务上网比例平均在10%以下。2007年,学者苏武荣对福建省84个政府网站的调查,在公众参与互动上,设有领导信箱的有45个,占53.6%,但其中对群众来信设置有回复意见平台的网站只有16个。在线事务处理上,大多网站仍处于设有“办事指南”等的信息发布阶段,办事功能较弱。此外,在网上便民服务上,大部分政府网站仅仅是提供一些便民查询。2009年9月2日,《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在南京政府法制网进行公示,然而到9月30日相关评论中仍显示“没有任何信息”。9月14日公示的《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回复列表中也显示“0条意见”。

在跨部门的网上办事方面,早在2001年北京市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2001年,北京市发展计划改革委员会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联合信息办、人事局、监察局、编办、法制办、财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总共八个部门开始筹建一项大型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北京市“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工程”。但是经过了近四年的建设,截至2004年12月底,“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工程”仅实现了人事局、发改委协同办理的“国内驻京机构人员办理工作居住证”这一项业务的网上并联审批;2005年,郑州市开始规划建设“郑州市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试图实现由物理形式的各部门分散的“办事大厅”模式向虚拟的“一站式”的电子化办公转变。但是项目启动后,原本规划的“跨部门并联审批”却未能有效地做起来,网上审批还只能以单个部门为主。


(未完,全文共3428字,当前显示10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