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五津”寻踪] 宝藏寻踪

【摘要】

初唐王勃名作《杜少府之任蜀州》诗题、五津向有争议,蜀学大师王文才先生曾对蜀州沿革和范围作过详考,经考证五津在蜀州境内,而非被人误解的远至乐山犍为,杜少府往任之所也就在蜀州境内的某县,故而王勃送别友人之地就在附近之成都而非长安,诗题当然是“蜀州”。经推测杜少府极有可能出成都西门,过“五津”之首“白华津”前往蜀州属地的。“白华津”可能就是今温江三渡水,此为成都至江原(今崇州)大路之渡口,清康熙前成都至崇州、邛州驿路均由此渡。故有诗人“风烟望五津”的描写。

【关键词】

王勃研究;五津寻踪;诗题解疑

【中图分类号】

12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0139(2012)02-0134-6

初唐王勃被高宗废黜后,曾客剑南,在此完成了其名作《杜少府之任蜀州》,后世影响极大,原诗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有几处疑点,即诗题、五津、蜀州。笔者认为解答“五津”为首要,它是打开所有疑窦之钥匙。“五津”确切的范围,必须辩明,它可解开杜少府往任之所,也可判定送人的出发地是在成都而非长安,进而可辩明“蜀州”与“蜀川”的正讹。

前代与近代学者钱谦益、陈寅陷“以史证诗”,“文史互证”的治学方法,给我们启示,在理解古人时,必备基本文史知识,以古人的生活环境去揣摩还原。但今人理解“五津”之误区,往往以现代地域观念,甚至行政区划去解释,或采古人材料,以今人的地域思维,去穿凿古代的地域范围。如广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刊载了《蜀川与蜀州辨考》。


(未完,全文共2491字,当前显示6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