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为祖国冒尖的路上]祖国,在科研创新的路上

博士学位获得者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日,西德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的会议室里,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国科技生正在用流利的德语进行博士论文答辩。他沉着、准确无误地回答着圆桌旁四位教授的提问,以优秀、突出的成绩,获得了西德一级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一霎间,候在门外的德国教授、同事们蜂拥而入,一顶预先秘密做好的博士帽扣到了这位中国科技生头上。德国朋友们有的握手,有的献花,有的同他亲切地拥抱。在热烈的祝贺、赞扬声中,主考斯莫拉教授举起了酒杯。他说,在德国,完成博士论文一般需要四年。郭爱克先生两年就走完了四年的路。他勤奋、努力,是我们德国同事学习的榜样。

这是新中国派出的留学生中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他,郭爱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实习员,是我国教育部一九七七年派往西德进修学习的科学工作者。

不久,西德慕尼黑的一家报纸以“勤奋的中国人”为标题发表报道,并刊登郭爱克的照片,热情地赞扬了他以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在短期内获得博士学位。我国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五十年前曾在德国获得过博士学位的贝时璋教授拿着西德报纸,激动地不断说:“不容易,不容易,德国考博士是严格的。这是新中国培养的,我们自己的人才。”

是呵,不容易。郭爱克能在短期内获得博士学位,曾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今后,他还能不能攀登新的峰巅,面前还有多少崎岖坎坷。从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冻不死的“理想之花”


(未完,全文共2425字,当前显示6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