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们能用杨晓霞剩下的钱吗]杨晓霞

我们能用杨晓霞剩下的钱吗今年初复的一天,我们单位门口出现从贵州来的一男一女,找我的同事小邱,他们说是她的亲戚。小邱大吃一惊,想了半天才想起在贵州是有这么一门远亲,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从没有过来往。等到见了面,她才知道,这两口子是带了自己四岁半的独生女到北京看病来了,这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现在已经病入膏肓。

小女孩的父亲是位双目失明的盲人,她的母亲是农村户口,而这女孩已经病了两年多——你可以想见,现在这两口子一定已经是一贫如洗。但是出乎小邱的意料,这两口子见小邱,一不是为求人可怜,二不是来借钱,他们是想请小邱帮一个忙——想找首都一家新闻单位帮助宣传一下这女孩的病况,求得一些社会上的赞助。因为小邱是新闻单位的人嘛。不是有个杨晓霞就这么得救的吗。他们的态度十分有礼貌,这礼貌中又带着一种谦卑,这份谦卑让小邱的心里很难受。

小邱找到我,她知道我刚刚写了一篇关于“媒体能救多少杨晓霞”的报道。小邱说,她也曾替他们去问了一些新闻单位的朋友,但是不是没有回音,就是说“不可能,这样的事太多了”。小邱问我:“怎么办呢。”

我听了默默无言。这种事,现在确实很多。也许在杨晓霞的事情之前,这种事情也一直在发生着,但是人们还不会把它们都捅到新闻单位去。可是现在,好像哪家新闻单位都会接到这样的新闻稿。由于新闻本身的规律,新闻单位是不可能都给他们一一登在报上的,可是这些绝望之中的病人和病人家属们又该怎么办呢。他们上哪去求助呢。

在我去北京军区总医院采访关于杨晓霞得救的经过时,就在那家医院里我也曾看到过许多求助信,他们大都是冲着杨晓霞的这笔钱来的。每一封信和病历都记载着一个正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和一个备受煎熬的家庭:

叶林,四川威远县职工,白血病;

赵云,河南人,需角膜移植;

阎樱花,北京房山良乡人,尿毒症;

于修才,山东济南人,再生障碍性贫血;


(未完,全文共2366字,当前显示7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