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财政稳定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

第5卷第5期

2003年10月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vol.5no.5

oct.2003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50(2003)05004007

财政稳定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

王国松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201800)

摘要:财政稳定是金融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财政不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等现象。为确保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中国必须实施稳定财政政策。

关键词:财政稳定;金融市场化;银行危机;货币危机

作者简介:王国松(1968-),男,安徽滁州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

济学博士。

一、我国当前财政收支状况及其稳定性分析

(一)我国当前的财政现状分析

自1994年之后,我国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彻底遏制了此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跌的不利局面,基本实现了两个比重同时提高的1994年税制改革目标。全国财政收入占gdp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1993年的12.56%和22.0%回升到1999年的13.97%和51.1%。但自1994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同样保持上升的态势,结果导致了财政赤字逐年扩大,尤其是近几年,速度之快是改革以来从所未有的。在1978~1999年期间,财政赤字的年均增速为299.22亿元/年;在1994~1999年期间,财政赤字的年均增速为822.31亿元/年,是前者的2.75倍。为了考察我国财政赤字快速增长的原因,在此将财政赤字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了分解,同时考察了财政债务收入分别占财政收入及gdp的比重。

第一,在1994年之后,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止跌回升。但是,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回升的背后却是财政债务收入和国内债务收入的急剧攀高,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1994年之后回升的主要支撑是财政债务收入增加而非税收收入的增加。据统计,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债务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国内债务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16%、22.52%和19.71%,1999年三者分别是13.97%、32.46%和32.35%。

第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994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始终在


(未完,全文共9275字,当前显示10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