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抗战时故宫文物南迁万箱国宝藏身山城秘闻】 故宫文物南迁遗留骗局

1937年,日军闯入紫禁城,却没有找到觊觎已久的故宫珍宝。原来,故宫文物已经过精心装箱,在严密的护卫下,分批从北京运到了南京。但由于战势的变化,这些稀世珍宝必须离开南京。那时候,无论是故宫珍宝的守护者们还是重庆人,都没有想到,与北京相隔千里的重庆会成为故宫文物南迁的目的地之一。

上万箱珍贵文物经三峡抵达重庆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就开始筹谋故宫文物南迁计划。表面上,故宫博物院一致对外界宣称这些国宝不会离开北京。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对文物进行清点、装箱,准备分批运离北京。

1933年2月,全部清点装箱工作完成。2月4日深夜,故宫博物院院长吴瀛终于等来了国民政府的文物迁移指令。故宫午门外,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护送这些文物前往火车站。2月6日清晨,第一趟运送国宝的专列驶离北平车站。自此,总计13491箱文物被分作五个批次运至南京,这个阶段被称为“南迁”。

“七。七事变”之后,这批文物又分南、中、北三路被转运到更加安全的西南后方,这个阶段是“西迁”。正是这次迫于不利局势而发起的“西迁”促成了故宫文物与重庆的相遇。

1937年8月,第一批文物从南京抵达重庆,后来送到贵州存放,此为“南线”。1937年11月,“中线”的文物转运也开始了,从水路自南京运往汉口,转到宜昌,在那里改用小船穿过三峡到重庆。从中线到达重庆的文物多达9369箱,其过程险象环生,有2084箱故宫文物精品,在南京大屠杀的前5天才被抢运出南京。另一批文物则走“北线”经铁路和卡车抵达四川峨眉。

把文物安然无恙地运到重庆,并非易事。蜀道的艰险和川江的颠簸,都会威胁到文物的完整。早在文物运出北京之时,故宫的专家们就已经找到北京的古玩商人学会了文物装箱的方法:选用长三尺、宽高各一尺半的木箱来装文物,每件文物在装箱前都要用纸、棉花、稻草层层包裹,再用绳子紧紧捆住,避免路途的颠簸擦挂造成损毁,对于字画这类文物,还需用油纸包裹以防进水。

几经周折,为国宝寻得三个临时住所

尽管上万箱文物已在迁徙路上,但存放文物的确尽管上万箱文物已在迁徙路上,但存放文物的确切地点却始终悬而未决。其实,重庆的地形复杂,山峦起伏、峡谷纵横,要找个隐蔽的地方似乎也不难。不过,故宫的工作人员很清楚,这些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能有任何闪失,而时局的不稳定,也让选址工作充满了变数。


(未完,全文共3197字,当前显示9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