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实践性 民族性 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色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2007年05月28日08:0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

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主要观点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研究和解决重大实践问题,这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坚持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构建并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这一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秉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质,又在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为重视研究解决重大实践问题,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为目的。马克思主义要指导实践,就必须融入现实生活,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理论的突破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的结论,解决了新的问题,推动了事业的发展,这就是其实践魅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原则已渗透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转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实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并表现出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这种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指导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本土的特殊性,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民族性,决不是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


(未完,全文共3891字,当前显示12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