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物联网专业 布局中国物联网亟需举国体制

雾里看花物联网人类历史上经历过数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创新,它带来了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毁灭文明的更有效手段,现在轮到了物联网。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过后,大家把产业复苏的希望寄托到它身上,因为,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争相制定发展战略。去年11月,物联网被确定为中国今后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中国,有业内专家预测:“物联网产业将是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甚至超过互联网30倍,潜力无穷。”然而,一个新的泡沫也在形成之中。一篇科技战略分析报告中有如下一段分析:“首先,引进技术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缺乏核心基础技术的积累;其次,行政性分权造成的条块分割,削弱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作攻关的能力;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界定模糊,导致产业投资一哄而上。”这恰恰就是对目前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的描述。

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展物联网,北京已启动物联网五年规划:“到2012年,规划建成首个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信息交换、传感信息网络、超级计算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平台,完成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几十个示范应用园区。”同时,上海、杭州、成都、南京等市,山东、广东、河南、东北三省、福建等地政府也表示,将全力进军物联网。再以长三角为例,不少城市都在试点物联网,包括国家级示范基地的无锡,但都局限在应用领域,如高铁物联网应用等。有些城市并没有很好地对物联网的产业化进行梳理。

如果大家都一窝蜂而上,那么也极有可能出现一窝蜂而下的结果,现在全国是一片物联网热,一头是政府热,各地政府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一头是小企业热,趁机出售传感设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在低碳概念的号召下,我国风电、光伏等产业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产能迅速过剩。物联网是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物联网项目的上马要注意避免重蹈覆辙,避免泡沫化。”

物联网是从英语(internetofthings,iot)直译过来的,其译法通俗、但在科学上并不准确。表面上,它是把物与物联接起来,是把物接入到原来的信息互联网中。加入到物联网的物可分为两大类:仅能提供自身信息的和同时可以收集其他信息的物,后一类就是技术上所称的“传感器”。现在人们所讨论的物联网,实质上是把仅能提供自身信息的物及电子科技领域已研究多时的“传感网”加入到互联网物体,这样的联接使整个网络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也就起了质的变化,使它在组成结构上增加了成为智能网络的条件。

许多人在谈到物联网时都会狭隘地想到物流行业的货物追踪系统或保安监视报警系统。其实,这只是两个非常普遍的低层次应用案例。真正的意义在于,将传感器网络融合到信息互联网,使物联网获得极高的功能与智能潜力。

基于物联网的功能,学术界在上世纪末提出过一个新概念。“环境智能”(或曰智能环境)(ambientintelligence,ami)。在一个具备环境智能的世界,隐藏于物联网的各种器件与设备非常协调地工作着,提供信息与智能来支持并帮助人类轻松地生活和完成各种工作。这就是物联网的目标。

要发展物联网,首先需要明确物联网的准确定义。遗憾的是,现在各行业好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传感器网络实现“泛在计算”


(未完,全文共6658字,当前显示13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