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心育中把握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

1998年初,我区以《开展系统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题,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两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实效性,始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一个课题来研究,而不应单纯地作为一门课程来设置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题来研究,就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找出他们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择心理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教育方法。我区良乡中学根据初一新生由于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心理、学习上的厌倦心理、前途上的自卑心理的状况,进行了心理平衡方面的教育。他们把心理教育的目标确定为:通过自我调适,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围绕这些目标,他们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了”由于我的存在,使集体更美好”的主体教育活动;召开了“自信伴随成功”、“我的优点”、“我为集体做贡献”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学生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班集体的凝聚力迅速形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如果把心理健康教育只作为一门课程,按部就班地学理论、讲概念,缺乏针对性,恐怕很难产生如此显著的实效。

二、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应体现出综合性

目前,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心理咨询,一是开设心理教育课或举办系统辅导讲座。具体实施方式有三种:(1)建立心理咨询室,由专职教师进行心理辅导;(2)开设心理辅导课或举办系列辅导讲座;(3)开课,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


(未完,全文共2280字,当前显示6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