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广东“两部一省”模式:国家层面的产学研结合试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长

高校只有把发展的视野超越校园的围墙,向农田、企业、社区延伸,才能形成发展的大格局、大舞台,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产学研结合盛会。

6月27日,“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100多所教育部部属高校的校长、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在同一个省,由科技部、教育部和省级人民政府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产学研结合试验,广东是第一家,167所高校已经参与其中,其中有国家重点建设高校72所,70余所高校来自广东省外。

“两部一省”携手,利用国内最强的高校科技资源,与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省级经济体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这是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次最新尝试,也创出了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崭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产学研结合是喊了很多年的老话题。今天,在新的历史阶段,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从2005年开始,面对未来的诸多挑战,我国作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科技部部部长万刚称,“大学要建立面向国家战略和国际学术前沿的跨学科平台与团队,要积极融入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大循环”。

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说,“产学研结合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成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将产学研结合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纲要》强调,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要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推动大学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全面合作,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服务的力度。

为探索一条中国式的产学研之路,2005年9月,教育部与广东省签署《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2006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广东省联合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共同选择广东作为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先行示范区,联合推动省部产学研结合,探索以产学研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的新模式。省部产学研结合的开展,树起了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面新旗帜,谱写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

产学研结合的最好土壤

为什么选择广东。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广东有着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最好土壤。

“产学研结合”的概念在广东并不陌生。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除了“孔雀东南飞”的人才大军之外,还有一支“星期六工程师”或叫“地下工程师”的队伍,借着改革开放硝烟的掩护,跃入了广东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当时的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还不懂得“产学研结合”的概念,但是他们知道那些戴眼镜、懂洋文、衣着朴素、小心翼翼的大学老师,能够真正帮助企业或农村发展致富。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民间产学研活动的频繁,当在全国之先、全国之最。项目、人才、资金都格外眷恋着今天才明白的“产学研结合”。


(未完,全文共4160字,当前显示13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