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早期火枪的发展变迁

燧发枪枪炮制造家们总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寻找成本低廉的制枪方法。转轮打火枪的机械点火相对于火绳枪的火绳点火优越性明显,但做工复杂、成本高昂的缺点又严重制约转轮打火枪的生产,于是制造商们费尽心思寻找一种可以替代转轮打火,同时又较为简便的机械装置。

其实在16世纪早划,也就是转轮打火枪出现的同一时期,就已经有了一种简单的装置,据记载,其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及波罗的海周边地带,现被称为“波罗的”火枪。该枪设计有由弹簧驱动的转动臂,头部夹着燧石,转动臂向下旋转时,燧石与引火药盘上的钢板摩擦产生火花。火花落入药盘点燃引火药。

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南部,以波罗的火枪为基础设计出了更为精致的武器,这就是后来使用达300年之久的“燧发枪”。燧发枪构造简洁,安全性也很好,如果转动臂脱离引火药盘,就不可能打击出火花,武器也就不会发射。到了1580年代,就有人将引火药盘盖和钢板连在一起形成“l”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火镰”,但直到17世纪中期才被广泛接纳。这样连接的优点是使整个结构简单化,因为燧石击打火镰面时,引火药盘盖(与火镰一体)同时被打开。

17世纪早期,法国枪炮制造商设计了一款新型燧发枪,首次采用了待发机构,使枪械更加可靠。

燧发枪可靠、便宜,燧石片可以供30发弹使用。虽然机械构造颇有功效,但哑火现象时有发生,大风使火花转向,雨淋阻碍火花形成,都会使枪不打火。其更严重的缺点就是延时发火,击铁前摆摩擦火镰,火花落入引药盘,火药点燃,火焰穿过引火孔进入后膛,点燃主火药,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因此,射击移动的目标前必须考虑延迟时间,但因为延时并不是一个常量,所以要做到精确无误绝非易事。

明朝末年,我国另一位杰出的火器研制家毕懋康发明了一种“自生火铳”。从毕懋康所著的《军器图说》上看,自生火铳已经是一种较为精良的燧发枪,基本和欧洲保持同步发展。可惜的是,自生火铳生不逢时,即将覆灭的明朝,已无力将武器更新换代,而改换门庭的清朝统治者目光短浅,片面强调所谓“骑射乃满州之根本”,并不重视火器的研制。新型的枪械只作为皇帝的玩物,普通士兵仍然使用落后的鸟枪。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英军已经由燧发枪进一步换成了更先进的击发枪,清朝军队仍然用火绳枪及大刀、长矛作战,焉能不败。


(未完,全文共3470字,当前显示9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