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农民工”概念的商榷与扬弃] 农民工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农民能够自主生产、自由支配劳动时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间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为城乡劳动力资源流动提供了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共同作用,使农民理性选择进入城镇。

“农民工”概念的由来及演变

“农民工”是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在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主的群体。1983年,中国社科院小城镇研究课题组首次提出“农民工”这个概念。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度全国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4.83亿人,其中农民工占2.3亿人;2010年度农民工就业人员总数上升到2.42亿人。截至2011年1月底,中远船务集团共有员工6万人,其中,合同制员工8531人,占总数的14.3%;劳务派遣制员工5641人,占总数的9.3%;农民工员工4.6万人,占总数的76.7%,是中远船务生产的生力军。从这些数据看,农民工已经成为了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

农民工已经具有工人阶级的属性。一是农民工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从事着原本只有产业工人从事的非农产业,如建筑、运输、机械制造、服务业等;二是在城市的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工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他们充当了城市工人的角色,起着城市劳动力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基建工程、合资、独资企业中的重体力或手工劳动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农民工;四是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经城市化

农民工现象的根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现,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区域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民工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农民工也将在现代化进程中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农民工”概念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提法

基于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和客观事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对“农民工”这一概念积极加以扬弃,并以“新兴产业工人”的概念来取代。


(未完,全文共2889字,当前显示8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