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来自南国社乡的报告|乡旅报告

正当南国壮乡凤凰花火红的时节,广西百名自学成才的青年云集邕城,畅谈他们一面生产劳动,一面勤奋自学的体会。在这儿,看不到颓丧的面庞,听不到诅咒的言语,而那一桩桩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却象一簇簇燃烧着的火焰,驱散了笼罩在青年人理想、前途上的迷雾。开拓者们走过的路,犹如臣大的推土机劈山破流而过,开出了一条可为的通途。它告诉今天更年轻的一辈:榜上虽无名,脚下却有路。

鱼峰山下小画家

柳州城美丽的鱼峰山,相传是当年刘三姐传歌成仙的地方。在这迷人的山麓,有一位27岁的小伙子叫余伟雄。他自幼酷爱绘画,整天迷在图画之中,希望长大一定要上美术学院,当一个人民画家。然而直到1977年才终于盼来了高考的机会,24岁的伟雄喜泪盈眶,夜不能寐,走东串西好不容易才报了名,在志愿书上写下“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12个大字。可是,他落选了。

当一个人日思夜盼的理想不能如愿的时候,这将是多么无情的打击呀。“我的前途又在何方。谁能给我作出回答呢。”为寄托那难以控制的感情,小余出差上北京时,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口站了许久,许久……最后,请同行的一位工人同志为自己拍了一张珍贵的“纪念照”。

小余默默地开始走自学的路。但最初的那些日子,他虽奋发却不悦,虽努力而不畅。真正使他感受到自学愉快和幸福的,还得感谢给他鼓舞和支持的父母与同志。妈妈体谅儿子的昼夜劳碌,关心其温饱;在邮局工作的爸爸更理解孩子的心思,为他订了几乎所有的美术期刊,又找来自学成才人物的资料给他,看。这“家庭大学”的第一课,先拨亮的便是人生意义的灯盏。回顾这段经历,小余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进入大学深造,这无疑是失掉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但是,是否没读大学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带着这个问题去找答案,我翻阅了几十年来自学成才人物的事迹材料,使自己看到了前途,增强了为事业奋斗的信念。”


(未完,全文共2471字,当前显示7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