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失速尾旋试飞小史|失速尾旋

50年代初的一天,朝鲜临津江上空,白云淡淡,炮声隆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机正与美国空军在这里进行空战。只见双方战机忽上忽下,互相追逐。突然,我空军一架米格-15战斗机咬住了敌人的f-84飞机。然后是锁定瞄准,按下武器按钮,一串炮弹射向目标,敌机冒着黑烟栽进了滔滔的江水中……

然而,也就在这时,我们的这架飞机也因迎角太大,突然失速,很快进入尾旋状态。飞行员反推杆几次,毫无反应。飞机一边旋转,一边往下掉。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飞行员只有狠心按下弹射钮,弃机逃生了。本来是一次漂亮杖,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我们不懂得尾旋,也不知道如何改出尾旋而白白丢了一架飞机。

从此,研究失速尾旋机理和寻找改出尾旋办法,我国这一历史责任便落到了后来人的肩上。从那时起到现在,40多年来,中国人民空军和中国试飞研究院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研究,大胆实践。相继对平直翼、后掠翼、三角翼和民用飞机等四种不同类型的飞机进行了失速尾旋研究和试飞。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套改出失速尾旋的办法,使我军的尾旋失事率减少到了世界上最少的水平。下面对我国失速尾旋试飞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前苏联专家带飞训练阶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前苏联援助我们一批米格-15战斗机的散装件。这些散装件运到后,由当时的沈阳空军五厂和苏联专家一块进行安装。只经过短短的三个月,就完成了组装任务。这些飞机,后来成了我志愿军空军作战的主力战机。

另外,还有一些是经过修理的原国民党遗留或起义的飞机。

当时,在苏联的飞行教材中也没有介绍关于如何对付失速尾旋的方法。他们的教员口头传授的方法,称为“反舵推杆”标准改出法,并告诉飞行员改不出就跳伞。实际上,后来在飞行和战斗中改出的很少,弃机跳伞的居多。

1954年,我国空军在大连普兰店和瓦房店组织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尾旋培训,由苏联专家用乌米格-15带飞,当时共带出了20个飞行员。刘国民、乌驹、于振武等空军将领都是这次培训中中国飞行员的佼佼者,钟日超是理论教员。

后来这20个飞行员作为“种子”撒向全国,办了多次类似学习班,促进了全军飞行员的反尾旋训练,也使我国失速尾旋改出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成立与直机翼飞机反尾旋试飞

因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是先有空军、后有工厂,最后才有科研机构。所以初期的失速尾旋试飞是由空军组织的,各航空主机厂主要是组织出厂试飞,而且这一阶段中苏关系不错,苏联提供了不少现成技术。

在“一五”期间,建立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是苏联援建我国的重点项目之一。1959年4月,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简称试飞院)在关中建成。从此,中国的飞行试验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失速尾旋是飞行试验的重要科目,也列入了该院的重要日程,中国开始钻研自己的反失速尾旋技术。

失速尾旋试飞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驾驶技术和飞机操纵性能的综合。也属于飞行试验的范畴,而且随各种飞机的性能不同而变。


(未完,全文共3653字,当前显示11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