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如意文化在城市化社会中的兴盛|兴盛优选

[摘要]如意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如意发展演变的历史就是文化变迁的历史。清代以后,如意渐渐淡出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如意文化渐渐式微,成为一个久远的民俗文化记忆。近代城市化的发展,引起民众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各种文化形态的大融合,使得民众面对更多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释放和宣泄,追求更加祥瑞美好的生活。如意文化应民众的心理需要,在这一进程中再度兴盛起来。如意文化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既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如意;如意文化;城市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41-03

城市化的过程,通常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方式向非农业劳动方式转变以及城市生活方式创立、采用和普及的过程。①城市化的进程,催生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的变迁、人际关系和人文系统的重构。城市化的过程,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合理整合、协调发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象征吉祥的传统器物,如意在现代城市社会中,与民众的求吉心理相契合,如意文化在城市化社会中再次兴盛。

一、城市化引起的变迁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居民在城市里聚居,带来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关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变迁。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他们离开了土地,改变了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模式,一部分新市民在城市里甚至开始从事非物质的生产工作。人际间带有小农经济特色的血缘、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得到强化,现代城市社会形成了以职业利益和行业利益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关系。城市社会具有复杂的社会分工和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构,人口异质性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的过程。新市民要全身心地融入城市生活,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然后逐渐适应城市快节奏的、高效的生活方式。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各种文化相互接触、影响,由此带来文化的变迁。首先是城乡文化的融合。乡村文化以家庭、宗族和村落为基础,以五谷文化为核心,其文化特质显现出情感性、传统性的特点。城市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比乡村文化复杂,并具有现代性和理性特征。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乡文化优势互补,文化变迁形成的新文化格局中,既保持了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吸收了现代城市文明的精华。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是丰富民众生活的宝贵资源,其中蕴涵的优秀思想和价值理念,对健全人格、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很有�益,文化研究者呼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保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共存。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现代的,但又有传统的底蕴,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彼此扬长避短,合理整合。


(未完,全文共5213字,当前显示12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