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建立一个符合时代的中学,训练出来的学生是生产的而不是享受的,是前进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强有力的而不是懦弱的,为教育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为国家培养无数的人才。――卢作孚(重庆市兼善中学创办人)

重庆市兼善中学,由知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于1930年创办。“兼善”,源于《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语。“兼善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志存高远,完善自我,德才兼备,服务社会”,这正是兼善中学对学生的要求。在抗战期间,兼善中学曾是当时的文人政要乐于聚集之地。可以说,兼善中学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也许是由于职业的原因,不久前一则兼善中学的学生申请了30项专利的消息激发了记者的好奇心。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兼善中学,学生申请专利并非偶然,这是该校多年来致力于创新教育和特色教育,并努力培育兼善文化的结果。2009年3月中旬,记者决定前往兼善中学实地采访,试图在那里找到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某些联系。

校园如诗如画历史厚重有声

3月18日,在兼善中学校长罗统碧女士的热情陪同下,记者有幸参观了仰慕已久的兼善中学校园,对兼善的悠久历史进行了一番品读。

重庆市北碚区是全国有名的文教区,而兼善中学就位于其中。校园依山傍水,风景怡人。受缙云山麓葱葱森林和嘉陵江滔滔江水的影响,这里云雾缭绕,从远处望来,仿佛一幅新作的水墨画。当浓雾散去,国务院前总理李鹏亲笔题写的校名“重庆市兼善中学”在学校门口显得格外夺目。

校园里现代气息浓厚,徜徉其中,仔细打量,又仿佛走进了一个历史博物馆。兼善教育广场上的六柱二十四幅文字和图案,展示了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文化精髓,荟萃了北碚文化鼎盛时期思想精英们的至理名言。整个广场,在简约中流露出大气,在古朴中闪耀着关注现实、影响未来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的光芒,使“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有了一个物质的文化载体。

以集北碚地域文化和兼善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兼善教育广场为中心,作孚楼巍峨挺拔,与庭院式的博和楼、现代化的实验楼、造型典雅的办公大楼、舒适温暖的学生公寓及膳食中心遥相呼应,一起构成了校园的主体建筑群。

据罗校长介绍,兼善人以敢为人先的豪迈气魄,先后筹资1500万元,建成了全重庆市一流的教育综合大楼、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校园网,校电视台、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在近80年的历史进程中,兼善人一直坚守卢作孚先生在创校伊始所倡导的“艰苦诚朴,奋发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兼善办学传统,“舍得干,读兼善”唱响巴渝,并作为一种校园精神传承了下来。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多年来,以校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造就了大批卓有建树的兼善学子。从党政军高级领导到学界泰斗,从驻外使节到商界名家,兼善校友已遍布中华大地。

兼善中学认为,学校发展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兼善人响亮地提出,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努力构建兼善教育文化为导向,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教育创新,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置身于这样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不难想象,兼善中学的学子们是何等的幸运。

继承优良传统培育校园文化

“兼善”是一种精神,一种永远向前的精神;“兼善”是一种责任,一种大爱于天下的责任。罗校长说,兼善中学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及每一位师生的长远发展,都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未完,全文共4332字,当前显示14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