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地方债折射的中国财政金融体制问题|财政金融

摘要。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地方债的累积,引起了担忧。文章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中央负债稳中有降,地方负债低位上升,2011年回落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我国政府总体负债保持稳健。地方负债的上升,根源于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地方政府担负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却缺乏相应的财政来源和融资手段,只有向银行借贷。化解地方债风险的根本,在于促进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并试图探索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

关键词:地方债;财政体制;金融体制

中图分类号:f812.5

2011年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比2008年底余额增长了一倍。和财政收支的对比,2010年整个财政收支规模大概在9万亿。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减少,以云南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发生违约,引发了各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关注和讨论。由于80%的地方债来自银行,人们对1990年代的大规模银行不良贷款记忆犹新,再加上这部分债务是公众以前接触不到、无从获知的债务,用途上也不为公众知悉。因此对潜在金融风险和经济紧缩的担心,也就随之而来。2009年开始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债务较多,我国是否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风险控制是否存在更大的问题。因此,2011年看空中国的调子非常高,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没有不着陆的可能性。

一、地方债“短债长投”


(未完,全文共2601字,当前显示6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