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安全文化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校公务用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公车改革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高校作为行政事业性单位,广大教职工对于公车改革的呼声也与日俱增。高校公车的管理制度各异,公车使用效率、服务水平差别较大。文章总结了高校公车管理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尝试探讨高校公车管理的先进模式。

关键词:高校;公务用车;模式

作者简介。陈建华(1982-),男,江苏兴化人,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2100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高教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b090202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48-02

2011年,新华社发表文章称“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公车改革的问题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从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文件出台后,有关公车改革的呼声一直未停,[1]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始,高校公车改革也一直进行。各高校结合校情进行的改革其结果各异,曾经的改革对于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些年随着物价、人工费用的上涨,运行成本增加,目前高校的公车运行模式已不适应学校事业的发展。[2]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高地,各项改革理应走在社会的前列,公车改革应冲破阻力,借鉴多方经验,寻求更科学、合理的改革管理模式,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

一、高校公务用车现状与问题分析

高校公务用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用于各高校多校区办学后学校教职工班车,第二类主要为高校各行政部门日常公务用车及重大活动用车。

从广州、南京等地的高校调研结果来看,高校公务用车基本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办法,开支实报实销,不搞核算,至多只有年初的预算。这种制度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车辆费用增长过快,经费紧张


(未完,全文共2589字,当前显示8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