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十九报告关于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被称为国家的灵魂,它不仅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家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该社会成员的广泛支持与认可。而是否能真正代表和表达该阶级成员的根本利益,则是意识形态赢得阶级基础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阶级基础;意识形态安全;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3-0196-04

王翼(1983-),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江苏南京210016)

本文系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lx110164)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科技载体,将资本主义政治理念、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渗透。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与磨合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而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推销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表明西方右翼势力发动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停止过,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没有改变过。因此,捍卫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仍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为指导,夯实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构筑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防火墙。

一、阶级基础作为意识形态安全基石的应然性与必然性

意识形态(ideology)的概念始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思想家托拉西,而马克思则首次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来使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对这个词语做出过学理性的定义,但是却明确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构成了阶级基础成为意识形态安全基石的应然性与必然性。


(未完,全文共2480字,当前显示7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