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党委政法委应当及时研究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

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

摘要:领导干部问责制在我国的逐步推行,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冲击了传统的官场文化,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拥护,这对于重塑政府形象、优化公务员队伍、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并有着广泛的影响。研究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对于责任政治的发展和责任政府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反腐倡廉党政风气的建设。关键词:领导干部;问责制;反腐倡廉。

一.问题概述。

200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肩负着重要责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是领导干部问责中坚守的原则。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应该如何用好手里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好实行者的角色,如何监督好领导干部的权力职能,推进反腐倡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问责制的发展为我们提

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问责制的基本内容

百度名片里面这样解释,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三、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发展.中央关于行政问责制度的实践探索2003年5月12日,《公共卫生突发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遵循的原则和各项制度和措施,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2003年8月27日通过的《行政许可法》,规定了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也明确规定了违反本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04年2月18日,《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有了关于“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门规定了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党员干部给予相应处分。2004年4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对决策责任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及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等作了明确的规定。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

务员向上级承担责任的条件和公务员辞职辞退作了明确规定,并进一步将行政问责法制化和规范化。

四、领导干部问责制的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未完,全文共4402字,当前显示12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