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复杂形体建筑退距 [形体虽小 内脏复杂]

引信最早起源于中国,早在12世纪我国就发明了一种引燃火药的信子,俗称“火药捻子”。它是一种原始的时间引信,也是引信的雏形。随着炸药的出现,它开始由“火药捻子”发展成管状的“信管”。随着对“信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多,所以从1950年代起,我国将“信管”改称“引信”。由于弹药的种类很多,所以其配用的引信在外形、尺寸、结构和发火机理等方面也多种多样。

本文在此仅展示我国早期的中小口径迫击炮弹引信。

国产迫击炮弹引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早、中期迫击炮弹引信和现代追击炮弹引信。由于不同时期对引信的要求不同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引信的发展经历了由非保险型引信、半保险型引信、全保险型引信到双环境力全保险型引信的过程。

不管哪种引信,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一是保险,即保证引信在贮存、运输、勤务处理、发射时的安全;二是解除保险,即引信能够利用一定的环境力或其他能源,按照预定的方式经过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后进入待发状态;三是发火,根据预定的时间或地点,按预定的方式使弹药爆炸

引信的故障是引起弹药早炸和瞎火的主要原因,早期的非保险型或半保险型引信易造成瞎火故障。

那么,引信的保险型是如何区分的。引信处于保险状态时,传爆元件均不隔离开的,称为非保险型引信;将火帽与下一级传爆元件隔离开来的引信,称为半保险型引信;将雷管与下一级传爆元件隔离开来的引信,称为全保险型引信;引信安全系统必须有两个独立的保险件,其中每个保险件都必须能防止意外解除保险,而解除两个保险件的力必须从不同的环境获得,称为双环境力全保险型引信。

蒋造迫击炮弹引信

民国时期的国产60mam、82mm迫击炮弹引信装在弹的头部,引信体采用铜、铝或电木材料,外形一般前尖后粗,主要由引信体、击发装置、保险装置和传爆装置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击发装置由击针、盖片等组成;保险装置由惯性筒、保险簧、保险钢珠等组成;传爆装置由火帽、雷管、传爆管等组成。由于构造简单,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

蒋造三五式瞬发引信该引信具有勤务保险、膛内保险和炮口保险功能,配用在蒋造三一式60mm迫击炮弹上。引信全长58mm,螺径28mm,其由引信体、击发装置(击针)、保险装置(保险簧、保险罩、膛内保险钢珠、勤务保险钢珠、勤务保险簧)、传爆装置(火帽、雷管)组成。由第十兵工厂生产,铁盒密封包装。

布朗德式瞬发引信该引信配用在82mm追击炮弹上,具有勤务保险、膛内保险和炮口保险功能。引信全长106mm,螺径28mm,其构造同上。由二十兵工厂生产。

布朗德式瞬发/延期引信该引信配用在蒋造二o式82mm追击炮弹和83mm迫击炮弹上,除了具有勤务保险、膛内保险和炮口保险功能外,增加了瞬发、短延期转换功能,由引信体上的一个变换钮来完成。引信全长114mm,螺径28mm。短延期方式通过延期药柱实现,其他构造同上。82mm迫击炮弹迫引信由二十一兵工厂制造,83mm迫击炮弹引信由四十厂兵工制造。


(未完,全文共4663字,当前显示12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