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章辨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全面人才战略视角下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明是推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屏障,并提出通过健全保障机制体制、实施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元运行方式来促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为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双元运行方式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业态呈现更高层次更新领域多元化态势,促使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快速的结构性变化。由于教育的滞后性,使得高校人才输出结构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1,2]一边是每年大规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另一边是高端企业亟需的匹配型人才稀缺,这就使得“就业难”成为了中国社会就业市场面临的常态化问题,也是中国高校及其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毕业就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现有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脱节的严峻形势,也是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举措的急迫前提。[3-5]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常态,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是个良好契机,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身处经济发展前沿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对经济变化最为敏锐,必须抓住中国经济换挡的机会,大力跟进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节奏,立足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改革中多方向多维度融入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优质技能人才,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优秀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储备。[6]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的概念非常宽泛,包含但不限定于职业核心素养,还包含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这些概念之间的界定并不明晰,甚至内容上还有所交叉,它们确分属于不同思想范畴,且有明显的主导领域。职业精神的概念在近三年出现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的频次增加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大众同职业核心素养相提并论甚至混淆的概念。学者将职业精神界定为某种职业在社会中长期稳定形成的为大众约定俗成的所有正向的精神风貌的总和。它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累积的,在校期间很难达成全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未完,全文共7345字,当前显示9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