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小规模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探讨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自己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由于自身情况不尽相同,需要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高层次人才建设办法。梳理中小规模高校高层次人才现状,分析“双一流”建设为中小规模高校人才建设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以国际关系学院为例,通过对其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的制定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探索中小规模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中小规模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

高校建设中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内涵式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与培育都是题中之义,高层次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内涵式发展的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7年,教育部党组为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向高校放权,为人才管理松绑,创新高层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促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中小规模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现状

高层次人才是一所高校必不可少的高端资源,对高校的发展作用巨大。哪些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呢。根据国家标准、行业及单位的需求不同,定义肯定是各不相同。具体到每所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标准、侧重、要求又会有较大的差别和变化。特别是中小规模高校,不能盲目求高、求大,不切合现实,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标准,注重内涵稳步发展。从中小规模高校实际工作情况看,高校都先后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建设的相关办法,如成立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专门进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通过资源优势、高薪吸引,快速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各高校也高度重视并做好高层次人才相关服务工作,明确高层次人才薪酬、科研启动经费,提供住房或给予购房补贴、一次性生活补贴或安家费等;此外,高校一般还会提供优良办公环境,在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开通专门的绿色通道。可以说,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都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校工作。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小规模高校人才建设的机遇

从政策契机看,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双一流”建设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导向。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高校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和担当。与之前的“211工程”“985工程”相比,“双一流”建设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避免重复交叉,可以说是给中小规模的高校打了一针“强心剂”,为其超越发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可能。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促使入选者必将全力发展,落选者也必找准差距、奋蹄追赶。遗憾的是,包括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内的众多中小规模高校未能入选“双一流”名单。一方面,说明学校目前在学科建设、科研实力等方面与“双一流”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也为学校今后发展建设一流学科指明了方向。要完成这一目标,就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将成为学校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所在。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小规模高校人才建设的困境


(未完,全文共4526字,当前显示13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