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消费市场兴旺与居民增收互动性研究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内需增长相对不足,这也是困扰各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问题。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相对薄弱,经济也相对欠发达,消费水平也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培育西部地区的消费增长点,现实意义非常重大。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消费是不断积累的,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密切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增长的重要条件。凯恩斯认为收入增长一定的前提下,有效需求的刺激则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背景下,居民增收能带来消费的释放,反过来消费市场的不断兴旺,也可能会进一步带动居民增收。西部地区虽然与东部相比属于后发地区,但如何从消费的角度挖掘后发优势,是刺激西部地区活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兴旺与居民增收的互动关系,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西部地区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现状特征分析

(一)消费现状分析。通过对西部地区12个省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的人均消费支出额进行梳理,按照人口数,得到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作为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指标。从2002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总体消费水平显著上升,人均消费支出额从2279.21元增加至16220.21元,增长了611.6%,年均增幅为13.5%,其中增幅最高的年份增长率达到23%。由此可以表明,我国西部地区近十几年来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潜能明显释放出来,消费市场总体不断兴旺。从2002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的最终消费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2年最终消费率65.4%,2008年下降至59.9%,特别像四川、重庆、陕西、广西等地的最终消费率都呈现明显下滑。可见,西部地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为了更加细化分析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兴旺的情况,本文分城镇和农村居民两类进行分析,图1给出了2002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额和农村地区居民人均消费额的变化情况。城镇市民人均消费额从2002年的5418.87元增加至2018年的22413.56元,年均增幅为11.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额从2002年的1533.08元增加至2018年的10617.28元,年均增幅为15.9%。由此可见,一方面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消费,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势要快于城镇居民消费。由图1可以看到,2002年以来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比总体上不断下降,2002年城乡消费比为3.93,到2018年下降至2.11,下降了46.2%。由此也可以表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正处于不断收窄的状态。


(未完,全文共6047字,当前显示11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