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内容与对策

摘要。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意识形态层面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为中心,分析了建设的主体、价值观内涵、存在的困难与实现的意义四个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文化建设为根本途径、采用适应文化水平的传播方式等对策,对如何加强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村村民;生态文明;价值观

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意识形态层面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人居环境等仍较为落后,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显得更加困难。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能够从意识形态上对农村村民的价值理念进行更新,与农村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确保价值理念的改善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顾及到农村村民的实际需要。文章从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的内容出发,探讨了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内涵、困难与意义,并提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的四个对策,助力当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一、价值观建设的内容

(一)建设的主体。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应当是在农村这个空间范围内生产和生活的农村村民。村民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其思想观念与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农村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主要通过实践而非理论学习产生的。在多数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农村,农民一般不具有主动学习得来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已有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更多来自于自古以来农业生产活动的积累,如知道不竭泽而渔、不违时令、不伤害良禽等,但垃圾分类、电子废品回收、合理用农药化肥等现代环保意识明显薄弱。总体而言,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必然以农村村民为主体,但更需要政府等外界力量的推动,化无意识接受为主动学习。

(二)价值观内涵。农村生态文明价值观内涵主要回答“建设怎样的价值观”这一问题。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内涵必须要以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为理念内核,否则再怎么从思想上对农村村民提出要求都将难以落实。首先是具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农民认识到不合理的环境破坏会影响到生产质量和生产收入,只有从绿水青山中获得的真金白银才能增加幸福感。其次是具有“人居环境关系到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建设“生态村庄”。近几年农村虽然经济有所改善,但人居环境比较落后。将构建良好人居环境的价值理念带入农村村民的思想观念中,才能改变过去只注重农业生产而不注重村容村貌的问题。最后是具有“生态文化关联教育文化”的价值理念,培育“生态村民”。生态文化是教育科学文化的一部分,宣传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同时也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村民既获知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理念,也学习到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环保知识。


(未完,全文共3649字,当前显示12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