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创新体会

对教育寄予更多期望,而教育却与人们的期望值产生一定距离的时候,我们更是对教育感到茫然,教育到底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人。

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长久以来,我国立足于国民经济的提升、人民生活的改善,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奋进和积累,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国家真正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当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得以转变,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得上大国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人格健全、具备学习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不二选择。

育人当以德为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两千多年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学者们,以简约的16字,向我们直接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教育的目标并非功利性,好教育要涵盖功利,但还要不断地超越功利,最终要实现伟大道义的建立,即止于至善。这是教书育人的最纯粹的状态。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当以德为首。教育若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便是脱离教育目标的体现。

纵观当下的学校德育状态,分数本位、智力培养本位,让德育成为鸡肋。如何让青少年学生走出德育的困境和低谷,需要我们从教育治理结构、治理理念等方面,从多个维度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教育不仅能让人安立于当下的生存,而且能让人向往并体现人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只是追求考试的成绩,更主要的是追求人作为人的成长;教育就是让人做自己,做快乐智慧的自己。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经建议: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用立德树人的德必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德性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培养好人。德为立身之本,人之德,在于心存善良,善待一切,关爱他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责任。惠安中学提出好人教育的办学使命,其根本目的即在于育人,其所追求的课堂即社会,年级即社区,学校即国家的价值理念;所遵循的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音符,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的认识论,无不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人。

二、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好公民

一直以来,我们对良性教育制度总是充满期待。就学校而言,培养好公民就是要培养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惠安中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坚持教育第一、育人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的发展方向,创新了好人教育的育人模式。学校从道德、身心、学习、个性等层面思考,研究确定了好人应具备的基本标准,并就此形成了好人教育的办学使命。

他们认为,好人其实是对人的一种正当性道德评价,它属于价值理论的范畴;好人应该是诚实的、善良的、利他的,如古之君子。在新时期,好人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个层面的八字要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好人的基本标准是3有3会:有坚定的个人信仰,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会学习、会交流、会生活。好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正当的价值教育,其中心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是把一个个自然人培育成拥有现代人格的好人。


(未完,全文共5365字,当前显示13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